No.00388 受持八关斋戒生于天
受持八关斋戒生于天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22部《杂宝藏经》之(四十二)整理:
有一天女,生于天上,容貌卓绝。
诸天子共集善法堂上,见此天女已,皆生希有心。
尔时帝释(忉利天之天帝)以偈而问:
汝昔作何业?身如真金山,光颜甚炜炜,色如净莲花。
得是胜威德,身出大妙光,以何业行获?愿为我说之。
天女尔时说偈答言:
昔于迦葉佛,受持八戒斋,今得生天中,获是端正报。
尔时天女,即持妙好华盖,来至佛所。
释迦牟尼佛为说法要,得见谛道。
时诸比丘即问佛言:今此天女往昔作何福业得生天上?
佛言:昔为人时,于迦葉佛所,受持八关斋戒。由是善行,生于天上,而见道迹。
八关斋戒(不同佛经原文亦译:八关斋、八戒斋、八斋戒)
佛教戒律
比 丘:出家男众、受三归、持具足戒。(年满二十、受持具足戒)
比丘尼:出家女众、受三归、持具足戒。(年满二十、受持具足戒)
沙 弥:出家男众、受三归、持十戒。(年未满二十)
沙弥尼:出家女众、受三归、持十戒。(年未满二十)
优婆塞:在家男众、受三归、持五戒、或受持八关斋戒。
优婆夷:在家女众、受三归、持五戒、或受持八关斋戒。
式叉摩那:出家女众(年满十八童女)、受三归、二岁学戒(与六法)。(年满二十得受具足戒)
四众弟子(亦译:四辈弟子、四部弟子)
通常是指:出家二众:比丘、比丘尼。在家二众:优婆塞、优婆夷。
出家五众
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、式叉摩那。
七众弟子
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、式叉摩那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599部《翻译名义集》记载:
优婆塞(在家男众):西域称为邬波索迦、唐代称为近事男。
优婆夷(在家女众):西域称为邬波斯迦、唐代称为近事女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2部《四分律藏》第17卷:
年满二十,应受大戒(具足戒)。若比丘,知年不满二十,与受大戒(具足戒),此人不得戒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0部《十诵律》第21卷:
不满二十年人,不应与受具足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7部《弥沙塞部五分律》第17卷:
若年未满二十即是沙弥,沙弥尼亦如是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2部《四分律藏》第27卷:
自今已去,听年十八童女,二岁学戒(与六法),年满二十得受具足戒。
若比丘尼,年满十八童女,二岁学戒(与六法)已,满二十与授具足戒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7部《弥沙塞部五分律》第7卷:
式叉摩那,二岁学六法已,应于二部众求受具足戒。
三归五戒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63部《佛说大灌顶神咒经》第1卷:
佛言:尽形寿归命佛、尽形寿归命法、尽形寿归命僧。
三自归竟,是为真正弟子。……
受三归已,当有三十六善神王(及诸眷属),随逐护汝身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63部《佛说大灌顶神咒经》第1卷:佛言:
……尽形寿,不杀生,是戒能持不?若能持,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。
……尽形寿,不偷盗,是戒能持不?若能持,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。
……尽形寿,不邪淫,是戒能持不?若能持,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。
……尽形寿,不妄语,是戒能持不?若能持,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。
……尽形寿,不饮酒,是戒能持不?若能持,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。
若持五戒者,有二十五善神王,卫护人身在人左右,守于宫宅门户之上,使万事吉祥。
乾隆大藏经第1116部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》第20卷:
尽形寿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
乾隆大藏经第1117部《弥沙塞部五分律》第17卷:
尽寿不杀生、尽寿不盗、尽寿不邪淫、尽寿不妄语、尽寿不饮酒。
乾隆大藏经第1114部《摩诃僧祇律》第29卷:
尽寿不杀生、尽寿不盗、尽寿不邪淫、尽寿不妄语、尽寿不饮酒。
乾隆大藏经第1112部《四分律藏》第5卷:
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
乾隆大藏经第20部《大宝积经》第93卷:
菩萨于一切众生,乃至尽形,自不杀生,教他不杀,愿不杀生;自不偷盗,教人不偷盗,愿不偷盗;自不邪淫,教人不邪淫,愿不邪淫;自不妄语,教人不妄语,愿不妄语;乃至尽形,自不饮酒,教人不饮酒,愿不饮酒。是菩萨于此五戒中,常坚持专念,不缓不缺,勤加精进。
乾隆大藏经第590部《佛说赖吒和罗经》:
五戒:一者不杀、二者不盗、三者不犯他人妇女、四者不妄语、五者不饮酒。
乾隆大藏经第576部《佛说释摩男本经》:
五戒:一者不杀、二者不盗、三者不犯他家妇女、四者不欺(不妄语)、五者不饮酒。
沙弥戒(十戒)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2部《四分律藏》第34卷:
1、尽形寿不杀生,是谓沙弥戒。
2、尽形寿不盗,是谓沙弥戒。
3、尽形寿不淫,是谓沙弥戒。
4、尽形寿不妄语,是谓沙弥戒。
5、尽形寿不饮酒,是谓沙弥戒。
6、尽形寿不得着花鬘香涂身,是谓沙弥戒。
7、尽形寿不得歌舞倡伎及往观听,是谓沙弥戒。
8、尽形寿不得高广大床上坐,是谓沙弥戒。
9、尽形寿不得非时食,是谓沙弥戒。
10、尽形寿不得执持生像金银宝物,是谓沙弥戒。
此是沙弥十戒,尽形寿不得犯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0部《十诵律》第21卷:
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,为沙弥说出家十戒。
凡是沙弥,当尽寿护持。何等十?
1、尽寿离杀生,是沙弥戒。
2、尽寿离不与取,是沙弥戒。
3、尽寿离非梵行,是沙弥戒。
4、尽寿离妄语,是沙弥戒。
5、尽寿离饮酒,是沙弥戒。
6、尽寿离处高床大床,是沙弥戒。
7、尽寿离着华璎珞香涂身香熏衣,是沙弥戒。
8、尽寿离作伎歌舞不往观听种种乐器,是沙弥戒。
9、尽寿离受畜金银钱宝,是沙弥戒。
10、尽寿离非时食,是沙弥戒。
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
多陀阿伽度:tathāgatāya(意为:如来)
阿罗诃:arhate(意为:应供)
三藐三佛陀:samyaksaṃbuddhāya(意为:正等觉)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0部《十诵律》第1卷:
行淫法者,淫名非梵行,非梵行者二身交会。
沙弥戒(十戒)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7部《弥沙塞部五分律》第17卷:
1、尽寿不杀生,是沙弥戒。
2、尽寿不盗,是沙弥戒。
3、尽寿不淫,是沙弥戒。
4、尽寿不妄语,是沙弥戒。
5、尽寿不饮酒,是沙弥戒。
6、尽寿不歌舞作倡伎乐不往观听,是沙弥戒。
7、尽寿不着华香涂身,是沙弥戒。
8、尽寿不坐卧高大床上,是沙弥戒。
9、尽寿不受畜金银及钱,是沙弥戒。
10、尽寿不过时食,是沙弥戒。
是为沙弥十戒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4部《摩诃僧祇律》第29卷:
1、尽寿不杀生,持沙弥戒。
2、尽寿不盗持,沙弥戒。
3、尽寿不淫,持沙弥戒。
4、尽寿不妄语,持沙弥戒。
5、尽寿不饮酒,持沙弥戒。
6、尽寿不着华香,持沙弥戒。
7、尽寿不观听歌舞作乐,持沙弥戒。
8、尽寿不坐卧高广床上,持沙弥戒。
9、尽寿不过时食,持沙弥戒。
10、尽寿不得捉金银及钱,持沙弥戒。
沙弥尼戒(十戒)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2部《四分律藏》第27卷:
1、尽形寿不杀生,是沙弥尼戒。
2、尽形寿不盗,是沙弥尼戒。
3、尽形寿不淫,是沙弥尼戒。
4、尽形寿不妄语,是沙弥尼戒
5、尽形寿不饮酒,是沙弥尼戒。
6、尽形寿不着华香璎珞,是沙弥尼戒。
7、尽形寿不歌舞伎乐不得往看,是沙弥尼戒。
8、尽形寿不得高广大床上坐,是沙弥尼戒。
9、尽形寿不非时食,是沙弥尼戒。
10、尽形寿不得捉金银钱,是沙弥尼戒。
是为沙弥尼十戒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2部《四分律藏》第48卷:
1、尽形寿不杀生,是沙弥尼戒。
2、尽形寿不得偷盗,是沙弥尼戒。
3、尽形寿不得淫,是沙弥尼戒。
4、尽形寿不得妄语,是沙弥尼戒。
5、尽形寿不得饮酒,是沙弥尼戒。
6、尽形寿不得着华鬘香油涂身,是沙弥尼戒。
7、尽形寿不得歌舞倡伎亦不得往观,是沙弥尼戒。
8、尽形寿不得高广大床上坐,是沙弥尼戒。
9、尽形寿不得非时食,是沙弥尼戒。
10、尽形寿不得捉持生像金银宝物,是沙弥尼戒。
如是沙弥尼十戒,尽形寿不应犯。
食时与非时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2部《四分律藏》第14卷:
时者,明相出乃至日中,按此时为法。四天下食亦尔。
非时者,从日中乃至明相未出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0部《十诵律》第13卷:
非时者,过日中至地未了,是中间名非时。
沙弥戒与沙弥尼戒(不同经文对照)
|
No |
乾隆大藏经 |
||
|
第1112部 |
第1112部 |
第1112部 |
|
|
《四分律藏》第34卷 |
《四分律藏》第27卷 |
《四分律藏》第48卷 |
|
|
沙弥戒(尽形寿) |
沙弥尼戒(尽形寿) |
沙弥尼戒(尽形寿) |
|
|
1 |
不杀生 |
不杀生 |
不杀生 |
|
2 |
不盗 |
不盗 |
不得偷盗 |
|
3 |
不淫 |
不淫 |
不得淫 |
|
4 |
不妄语 |
不妄语 |
不得妄语 |
|
5 |
不饮酒 |
不饮酒 |
不得饮酒 |
|
6 |
不得着花鬘香涂身 |
不着华香璎珞 |
不得着华鬘香油涂身 |
|
7 |
不得歌舞倡伎及往观听 |
不歌舞伎乐不得往看 |
不得歌舞倡伎亦不得往观 |
|
8 |
不得高广大床上坐 |
不得高广大床上坐 |
不得高广大床上坐 |
|
9 |
不得非时食 |
不非时食 |
不得非时食 |
|
10 |
不得执持生像金银宝物 |
不得捉金银钱 |
不得捉持生像金银宝物 |
|
No |
乾隆大藏经 |
||
|
第1110部 |
第1114部 |
第1117部 |
|
|
《十诵律》第21卷 |
《摩诃僧祇律》第29卷 |
《弥沙塞部五分律》第17卷 |
|
|
沙弥戒(尽寿) |
沙弥戒(尽寿) |
沙弥戒(尽寿) |
|
|
1 |
离杀生 |
不杀生 |
不杀生 |
|
2 |
离不与取 |
不盗 |
不盗 |
|
3 |
离非梵行 |
不淫 |
不淫 |
|
4 |
离妄语 |
不妄语 |
不妄语 |
|
5 |
离饮酒 |
不饮酒 |
不饮酒 |
|
6 |
离着华璎珞香涂身香熏衣 |
不着华香 |
不着华香涂身 |
|
7 |
离作伎歌舞不往观听种种乐器 |
不观听歌舞作乐 |
不歌舞作倡伎乐不往观听 |
|
8 |
离处高床大床 |
不坐卧高广床上 |
不坐卧高大床上 |
|
9 |
离非时食 |
不过时食 |
不过时食 |
|
10 |
离受畜金银钱宝 |
不得捉金银及钱 |
不受畜金银及钱 |
八关斋戒
根据佛经记载:
出家众:比丘与比丘尼受持具足戒;沙弥与沙弥尼受持十戒。
在家众:受持五戒(尽形寿受持)、受持八关斋戒(尽一日一夜受持、或复长时)。
八关斋戒(不同佛经原文亦译:八关斋、八戒斋、八斋戒、八戒)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50部《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》:
云何名为八戒斋法?八戒斋者:
一者、不杀。
二者、不盗。
三者、不淫。
四者、不妄语。
五者、不饮酒。
六者、不坐卧高广床上。
七者、不着香华璎珞以香涂身。
八者、不作倡伎乐不往观听。
如是八事庄严。不过中食,是则名为八戒斋法。
特别注意
八关斋戒:其中有九项(包括:不过中食),是在家众受持的戒律。
相比较于沙弥戒或沙弥尼戒的十戒而言,八关斋戒少了一项(不得捉金银钱宝)。
但也有佛经原文,将上述九项中的某两项合并为一项,从而使九项变成八项的。譬如:
乾隆大藏经第539部《增壹阿含经》第38卷:
彼云何名为八关斋法?一者、不杀生。二者、不与不取。三者、不淫。四者、不妄语。五者、不饮酒。六者、不过时食。七者、不处高广之床。八者、远离作倡伎乐、香华涂身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088部《佛说受十善戒经》:
八戒斋者: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,为在家人制出家法。一者不杀;二者不盗;三者不淫;四者不妄语;五者不饮酒;六者不坐高广大床;七者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、不着香熏衣;八者不过中食。应如是受持。
另外,与出家众戒律(具足戒、十戒)尽形寿受持不同;八关斋戒(针对在家之人),可尽一日一夜受持、或复长时。(在家之人所受持的五戒,为尽形寿受持。)
十戒(沙弥戒、沙弥尼戒)与八关斋戒(对照)
|
No |
乾隆大藏经 |
|||
|
第1112部 |
第572部 |
第573部 |
第697部 |
|
|
《四分律藏》第34卷 |
《佛说优婆夷堕舍迦经》 |
《佛说斋经》 |
《八关斋经》 |
|
|
沙弥戒(尽形寿) |
八关斋戒 |
八关斋戒 |
八关斋戒 |
|
|
1 |
不杀生 |
无杀意、不得杀 |
无有杀意、莫复为杀 |
不复杀生 |
|
2 |
不盗 |
无贪心 |
无贪取意 |
不盗 |
|
3 |
不淫 |
无淫意 |
无淫意、修治梵行 |
不复淫劮、常修梵行 |
|
4 |
不妄语 |
不妄语 |
无妄语 |
不妄语 |
|
5 |
不饮酒 |
不饮酒 |
不饮酒 |
不饮酒 |
|
6 |
不得着花鬘香涂身 |
意不在歌舞音乐声、亦不在香华气 |
不着华香不傅脂粉、不为歌舞倡乐 |
不习歌舞戏乐、亦不着纹饰香熏涂身 |
|
7 |
不得歌舞倡伎及往观听 |
|||
|
8 |
不得高广大床上坐 |
不于高好床卧 |
不卧好床、卑床草席 |
不于高好床坐 |
|
9 |
不得非时食 |
日中已后至明不得复食 |
过日中后不复食 |
随时食 |
|
10 |
不得执持生像金银宝物 |
- |
- |
- |
|
No |
乾隆大藏经 |
|||
|
第1112部 |
第964部 |
第1088部 |
第539部 |
|
|
《四分律藏》第27卷 |
《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》 |
《佛说受十善戒经》 |
《增壹阿含经》第38卷 |
|
|
沙弥尼戒(尽形寿) |
八关斋戒 |
八关斋戒 |
八关斋戒 |
|
|
1 |
不杀生 |
不杀生 |
不杀 |
不杀生 |
|
2 |
不盗 |
不偷盗 |
不盗 |
不与不取 |
|
3 |
不淫 |
不非梵行 |
不淫 |
不淫 |
|
4 |
不妄语 |
不妄语 |
不妄语 |
不妄语 |
|
5 |
不饮酒 |
不饮酒 |
不饮酒 |
不饮酒 |
|
6 |
不着华香璎珞 |
不花鬘庄严其身及歌舞戏 |
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 不着香熏衣 |
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 |
|
7 |
不歌舞伎乐不得往看 |
|||
|
8 |
不得高广大床上坐 |
不坐卧高广大床 |
不坐高广大床 |
不处高广之床 |
|
9 |
不非时食 |
不非时食 |
不过中食 |
不过时食 |
|
10 |
不得捉金银钱 |
- |
- |
- |
八关斋戒(特别注意)
相比较于沙弥戒或沙弥尼戒的十戒而言,八关斋戒少了一项(不得捉金银钱宝)。
因为,八关斋戒是在家之人所受持的。
出家之人根据戒律,是不能接触金银钱宝的。
在家之人难免需要接触金银钱宝等进行贸易或日常生活开销。
特别注意八关斋戒与五戒的区别 :
五戒为不邪淫(不犯他人妇女、不犯他家妇女);八关斋戒则为不淫欲。
五戒尽形寿受持;八关斋戒可尽一日一夜受持、或复长时受持、或尽形寿受持。
五戒对饮食时间无禁制;八关斋戒则包括:不非时食(不过中食、随时食)。
在家之人,如果受持八关斋戒,需要特别注意:不过中食(亦即:过日中不食、有时亦说过午不食)。
何谓不过中食?就是过了日中(中午以后、下午傍晚、晚上深夜、乃至次日太阳未出之前),都不得食。
食时与非时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2部《四分律藏》第14卷:
时者,明相出乃至日中,按此时为法。四天下食亦尔。
非时者,从日中乃至明相未出。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10部《十诵律》第13卷:
非时者,过日中至地未了,是中间名非时。
注:斋戒一日
通常对于在家之人而言,为尽一日一夜受持八关斋戒。
在家之人如有妻室,若持八关斋戒,需特别注意:在受持八关斋戒当天(尽一日一夜),不得淫欲。
参考佛经
乾隆大藏经第163部《佛说大灌顶神咒经》
乾隆大藏经第539部《增壹阿含经》第38卷
乾隆大藏经第572部《佛说优婆夷堕舍迦经》
乾隆大藏经第573部《佛说斋经》
乾隆大藏经第697部《八关斋经》
乾隆大藏经第730部《长爪梵志请问经》
乾隆大藏经第964部《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》
乾隆大藏经第1088部《佛说受十善戒经》
乾隆大藏经第1110部《十诵律》
乾隆大藏经第1112部《四分律藏》
乾隆大藏经第1114部《摩诃僧祇律》
乾隆大藏经第1117部《弥沙塞部五分律》
乾隆大藏经第1350部《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》